生态园育出科技奇葩 ——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走访记 -凯时kb88手机客户端

生态园育出科技奇葩 ——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走访记
2003-07-02 4308

这是一笔几亿元大手笔的生态投入——建成后,人们可呼吸着绿化率超过50%的园区新鲜空气,可以徜徉在旖旎的滨江大道,可以乘上水上巴士沿黄浦江顺流而下……在上海的西南角,一座科技园区建得有点让人“出乎意料”。这就是上海又一个新出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

去年6月25日,紫竹科学园区破土动工。对于第一期占地面积就要达到13平方公里的大型科技园区,前期建设花费两三年时间并不为过。可近期,记者得知,时隔仅一年,园区的路网建设已初具规模,树影婆娑、绿意盎然的道路已经“牵引”着不少名校、名企走进了这座独特的“数字头脑城”。

好大一个生态园

本以为进入园区,看到的会是尘土飞扬、机器轰隆的施工景象。但当记者前几天来到位于闵行区南端的紫竹科学园区时,感觉却像进入一个布局精美的生态园。

环路是园区的“迎客路”,两旁的香樟树尽管还稚嫩,但已经开始静静地散发着清香。在4车道的机动车道畔,留出了充裕的人行道空间。将来人行道的一边会建成种着包括垂丝海棠、栀子花、蔓长春花等植物的绿化带;另一边由于靠近莘奉金高速公路,为了减少噪音,一大片绿化坡地虚席以待,会有水杉、合欢、银杏、桂花、紫荆、紫薇等植物前来“安家”。

园区里绿多,水也多。在偌大的园区里兜来转去,不时会有小桥流水映入眼帘。在约10来米宽的河岸边,还匠心独运地建造了“亲水平台”,人们可以在水边的鹅卵石路上漫步。

“从规划开始,‘生态、人文、科技’就成为园区的基本建设理念。因为一个超前的科技园区必然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园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科研环境,园区建设中生态方面的投入屡屡“超标”。

园区的3大功能区域是大学园区、研发产业基地和浦江森林半岛。在各个功能区的隔断上不是采用围墙之类的“一刀切”,而是选择了不破坏整体环境的“温柔一隔”,或用绿化带、或通过河道流水等。“有了好心情,科技人员的灵感才能更好地得到激发。”

对一家跨国巨头说“不”

这里的暖巢正筑得红红火火,外来的好凤已经慕名而来。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纳米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有机化学所紫竹研究孵化创新中心、美国微软投资的微创软件公司、投资总额9000万美元的尚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的“排头兵”纷纷选择了这里。

对任何科技园区前期运作来说,招商都可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记者却惊讶地获悉,面对不少主动上门的“财神爷”,园区却婉言谢绝了它们入驻的要求。

“紫竹科学园区的发展方向紧紧盯住了以数字技术、微电子、光电子以及纳米工程、生命工程等为代表的又一轮科技革命中涌现的新产业领域。因此我们不会为了‘拉客户’破坏生态,混淆功能定位,影响园区的长远发展。”

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带着诱人的投资额来了,可园区招商人员一看,属于化工制造业,对环境污染较大——婉言拒绝;一家国内知名的化妆品企业也来了,开出的条件很优厚,可惜与园区的功能定位不合——对不起,还是婉言拒绝。

“刻板”的招商原则是否成了“好凤来栖”的绊脚石?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仅今年1到5月份,园区已累计吸引外商投资金额达2亿美元,创下了合同外资总额和单体项目资金最大两项闵行区第一。另外,即将在科学园内建立科研孵化中心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今年勇夺连续4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已入驻的上海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具有自主产权的dsp芯片“汉芯一号”,标志着进口dsp芯片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打破。

用跑步的速度走路

面对这种短期内就迅速迸发出来的“园区效应”,记者忍不住探究起背后的机制问题。园区的资本结构十分独特,上海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紫江集团占50%的股份,政府占40%的股份,上海交通大学占10%的股份。也就是说,形成了一个以非公经济投资为主,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校提供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非公经济股份在科技园区中占如此“大头”,在上海乃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用员工的话说,在这里做事是‘用跑步的速度走路’。”一位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从招商、宣传、规划、工程设计甚至后勤人员加起来也不过40人左右,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尤其在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民营企业的高效率工作机制更是彰显出来。

尚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通信及软件技术开发的大型外资企业,该项目从经营范围论证到最终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由区政府到市外资委再到国家有关部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