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打造宜居宜业国际化高科技园区 |“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主题征集”专题报道 -凯时kb88手机客户端

紫竹:打造宜居宜业国际化高科技园区 |“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主题征集”专题报道
《文汇报》周渊 2018-07-20 3539

上海市闵行区东南部,曾经13平方公里的乡野,现在已是一座集教育、科研、人才、资本、产业的科技城。作为全国首家以民营企业为投资开发主体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紫竹高新区创业16年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

数据是创新发展成果的忠实记录者——连续15年,紫竹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和园区运营数据保持每年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4位。截至今年二季度,紫竹高新区入驻企业2094家,其中外资企业213家,累计吸引合同外资48亿美元,外资投资总额100亿美元,内资448亿元人民币。去年实现税收62.34亿元,增长10.97%;实现技工贸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10%。

早在2002年开建之初,紫竹高新区就提出“生态、人文、科技”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国际化高科技园区。园区规划建设由民营企业紫江集团承担,并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著名高校,植入科技基因,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弥补上海高科技园区缺乏高校支撑的空白。

创新首先体现在机制体制上。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紫竹是唯一一家由政府、企业、高校联合投资,由民营企业为投资开发主体的新型高新区。这种全新的民营企业、高校、市区镇政府“三结合”的运营模式,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尊重市场化发展规律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运营效率,也从体制上确保了高新区发展从决策到落实的强大执行力。

高新区用于产业项目招商的研发基地仅3.8平方公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发展,必须集约化使用土地,提高利用率,吸引占地少、产出高的高含金量项目入驻。早在设立之初,紫竹高新区就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迄今形成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为支柱的六大产业结构。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印孚瑟斯、中国商飞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纷纷入驻紫竹,集群效应显著。

在“招大”的同时,紫竹高新区不忘“扶小”,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创新资源,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软环境”。16年间,紫竹为如何当好服务者作出了有益探索:高新区打造了1.2万平方米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培养、孵化600余家小微科技型企业;设立了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小苗基金”,聚焦创业企业早期风险投资项目;高新区还当起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家”,目前已与100余家企业签订知识产权托管协议……

宜居宜业的环境是紫竹高新区创新升级的润滑剂和加速器。紫竹高新区致力于打造高情感、深黏度的“一生之城”:涵盖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国际教育的全链条教育配套体系,增强了人才黏性;紫竹半岛、健康产业港、科技金融港等配套服务与设施,则进一步推动了产城融合。

网站地图